耳屎又称耵聍,正常情况下呈淡黄色,而耵聍呈红色可能是由遗传因素、外耳道损伤、湿疹破溃等原因所致,因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1、遗传因素:大多数人的耵聍呈淡黄色,部分人的外耳道耵聍可能会呈油状、偏棕红色,此种耵聍不易被排出体外,常聚积在外耳道,导致耳道阻塞,使患者出现耳闷、耳鸣,甚至听力下降等问题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,通过耳镜用镊子将其取出,如果耵聍比较硬,还需要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进行滴耳,使其软化,通常可在3天后再次到医院就诊,通过外耳道冲洗,将外耳道内偏红色、油状耵聍完全清理干净即可;
2、外耳道损伤:如在掏耳时损伤了外耳道皮肤,此时血液流出与耵聍混合,也会出现耵聍是红色的情况。这种情况患者需停止挖耳朵,并避免耳朵进水,一般待外耳道皮肤痊愈后,耵聍是红色的情况就会消失;
3、湿疹破溃:如果患者耳部长有湿疹,湿疹破溃可能会导致出血,耵聍沾染后就可能会变成红色。可以遵医嘱外用康复新液等药物进行治疗,一般待湿疹痊愈后,这种情况就会消失。
除了以上因素外,如果毛囊炎、外耳道有肿瘤等情况,会引起外耳道出现炎性和血性分泌物,进而导致耵聍是红色的情况,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,明确诊断后进行对症治疗。
在日常生活中,注意挖耳屎时要轻柔,避免过度用力。同时,在饮食上以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为主,多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,如菠菜、白菜、苹果、香蕉等,避免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症状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