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特点:中国品牌CECT推出的“手表手机”,将键盘、摄像头等元件集成于腕带,屏幕可旋转拉伸,体积堪比小型遥控器。
争议点:功能堆砌导致机身笨重(厚度达2.5cm),操作复杂且佩戴不适。外媒评价其“像是二流科幻电影道具”,实用性几乎为零。
3. 诺基亚7600(2007年)
设计特点:诺基亚首款3G手机,采用“胖树叶”造型,按键环绕屏幕呈对称分布。
争议点:非对称布局导致打字困难,握持手感差。尽管创新尝试3G功能,但用户吐槽其“像一块肥皂”,单手操作几乎不可能。
4. Goldvish Le Million(2007年)
设计特点:瑞士品牌Goldvish的弯刀形手机,覆盖120克拉钻石及鳄鱼皮,售价超百万欧元。
争议点:造型被戏称为“牛角”或“开瓶器”,钻石镶嵌方式杂乱无章。功能仅支持基础通话,性价比极低,沦为“土豪炫耀失败的典型案例”。
5. 三星CLEO(2008年)
设计特点:专为女性设计的化妆盒造型手机,纯粉色机身搭配镜面翻盖,内置美颜软件。
争议点:过度追求“女性化”导致实用性低下,镜面易沾染指纹,按键布局反人体工学,被批“刻板印象的产物”。
6. 诺基亚3650(2002年)
设计特点:采用圆形拨号键盘,形似老式拨盘电话,搭配彩色塑料外壳。
争议点:圆形键盘导致误触率高,机身厚重且配色廉价。尽管是塞班系统早期代表作,但用户直言“像是儿童玩具”。
7. 东芝G450(2008年)
设计特点:圆柱形机身设计,配备单色屏幕和物理滚轮,形似口红或按摩棒。
争议点:按键布局混乱,屏幕可视性差,功能仅支持基础短信和通话,被调侃为“工业设计灾难”。
8. 摩托罗拉VC6096(2008年)
设计特点:搭载Windows Mobile系统的直板通讯器,机身尺寸接近计算器,采用硬朗金属边框。
争议点:体积过大(重220g),系统响应迟缓,设计风格过于“复古”,与同期滑盖手机潮流格格不入。
9. 诺基亚7380(2005年)
设计特点:口红形直立设计,无物理键盘,依赖触摸条操作,主打时尚概念。
争议点:交互逻辑反直觉,续航能力差(仅2小时通话时间),实用性几乎为零,被批“形式主义巅峰”。
10. Hanmac New Defency(2015年)
设计特点:法国品牌Hanmac的“肌肉车”风格手机,钛合金机身搭配蓝宝石屏幕,棱角分明。
争议点:过度强调防护性导致重量超标(280g),边缘尖锐影响握持,被用户称为“可砸核桃的板砖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